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80节(1 / 3)

对于那些独一无二,至高无上,人尽皆知的存在,名字根本没有意义。

“太古文明”只是龙城文明对他们的称呼。

哪怕“圣光文明”,“神魔文明”,“始祖文明”,“起源文明”,等等等等,也只是今天生活在异界的各个子嗣种族,抱着敬畏交加的态度,对创造并一路引领他们来到这里的神秘力量的尊称。

至于他们自己,只是简单自称为“文明”。

没错,他们就是唯一的文明,就是文明本身,就是文明的定义,就是文明的终结。

然而,在探索并征服了这片“灵能充裕地带”所有的恒星系之后,文明的扩张,却遇到了麻烦。

放眼望去,他们已经征服了可以征服的一切。

眺望无尽宇宙的更深处,四周都是灵能稀薄的贫瘠区域。

没有灵能狂潮的推波助澜,哪怕将工质引擎研发到极致,速度也很难超过光速的十分之一。

依靠这个速度,想要进一步扩张文明的广度和深度,是远远不够的。

然而,该文明的科学家已经探明,在遥远的银河彼岸,还有新的“绿洲”——和母星一样的灵能富集区域。

只要想办法跳跃到新的绿洲去,该文明所能掌控的资源,至少会增加一倍,甚至由量变引起质变,实现文明等级的全面提升。

唯一的问题就是,应该如何跨越两片绿洲之间,广袤无垠的不毛之地。

没错,该文明已经掌握了“人造灵能狂潮,撕裂四维空间,无视三维距离,长途传送物质”的技术。

但受到文明层级乃至物理法则的限制,他们能够无视距离传送的质量并不大。

充其量,只能传送相当于该文明个体的一颗头颅大小、轻重的物体。

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这颗头颅,不,是这枚火种上。

该文明当然不会直接砍下某个个体的头颅,哪怕是最优秀,最聪慧的个体。

而是以出神入化的基因技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将该文明的成百上千名佼佼者的大脑数据包括思维逻辑,统统传输到一枚“火种”当中。

同样载入火种的,还有能够自我采集资源,自我复制,并在复制到一定数量之后,自我组合,不断升级的纳米机器人。

以及该文明搜集的,来自数百颗可居住行星的基因图谱。

创世引擎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文明”掀起灵能风暴,撕裂四维缝隙,通过更高维度的宇宙,越过星海间浩瀚无垠的荒芜区域,将他们的“火种”,投向了银河彼岸,新的丰饶区域。

当火种侦测并抵达了新的,条件合适的类地行星之后,它立刻开始作业。

最初的区区数百条纳米机器人被释放出来,向这颗原始星球的四面八方进军。

纳米机器人的本体非常脆弱,其中绝大多数,都毁于原始星球上,无处不在的火山、地震、熊熊燃烧的风暴。

但也有极少数纳米机器人幸存下来,成功寻找到了晶石以及金属矿脉。

在之后的,从地质构造的层面来说,弹指一挥间的若干年里,这些纳米机器人夜以继日、兢兢业业甚至是无比疯狂地汲取着晶石以及金属矿脉中的能源和养分,不断复制他们自己。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当纳米机器人的数量,呈指数提升,从百万级变成了千万级,又从千万级提升到了亿万级乃至兆亿级,并且按照最初的设计图,组合成了具备不同功能的不同单元,初步控制住了地震、火山以及狂暴的海洋,“火种”便进入了第二阶段,至关重要的作业。

那就是,创造生命。

生命在地球上的诞生无比艰难。

但在灵能丰饶的世界,却不是一个问题。

几乎在这颗原始星球那浓稠如粥的海洋,稍稍冷却到有机物可以生存的时候,最初的生命就已经诞生。

而在纳米机器人以及基因图谱的帮助下,生命的进化,更是一日千里。

接下来,两方面的变化,同时在这颗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类地行星上发生。

一方面,“文明”曾经在本土的各个星球上发现的千姿百态的碳基生命体,逐一出现在这颗新的星球上,并且在基因图谱的引导下,坚定不移,朝着母星上的“文明个体”的形态发展着。

在此过程中,各种生物和大自然不断互动,也在潜移默化、水到渠成地改变着自然环境,令这颗类地行星的生态圈,和母星更加趋同。

另一方面,纳米机器人仍在地底,围绕着“火种”,忠诚地工作着。

他们挖掘地底矿脉,为“火种”的一次次升级提供更大的空间。

随后,组成不同形态和功能,却同样精密到不可思议的零部件,搭载到“火种”之上,令“火种”变得越来越强大。

很快,当地面世界进化到了巨大爬行动物称王称霸的纪元,“火种”也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次升级,拥有了穿越四维空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