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7节(2 / 3)

,跟许攸一起去的,俩人见过了吴山长跟两位先生,这次没去酒楼,而是在书院里用的简餐。

书院的伙食一如既往的清汤寡水。

白灼秋葵,清蒸鱼,爆炒茭白,凉拌马兰头。

莲藕排骨汤,配的是白米饭。

唯一的荤腥,就是清蒸鱼跟汤里的排骨。

几个人坐在一起吃过了饭,聚到一起,寒暄什么的都过了,礼物也送了,吴山长端着个茶杯,主动提起了此事:“已经接到了通知,八月十八日,学政大人会来永宁书院,这书院里有你当初给的钱,修整了一下,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

温润坐在一边开口道:“可有安排好食宿的地方?”

“食宿就在我们三个平时休息的地方。”

山长跟两位先生平时休息的地方,就是在书院里北边的一个单独的三座小院儿,是那种一进的三合院,平时不回家,或者是午休的时候,在那里休憩。

偶尔也会在那里,会见一些前来拜访的客人。

为此,这三个小院子共用一个大院子,这个大院子有一个很大的房间,这里的三间房子是打通的,是个很大的会客厅。

他们三个让出来这么大一个地方,就是为了能让这位学政大人,有个相对宽松又安静的环境,在书院里居住。

并且跟来伺候这位学政大人的人,肯定不少。

这么大一块地方,肯定够住了。

至于其他跟来的人,那就不管了,是在书院里跟认识的人挤一挤啊,还是另外找地方居住,就是他们的问题了。

为此,县城里仅有的两家客栈,已经收拾了好几遍,就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贵客”们。

“据我所知,这位学台大人,姓张名炳,字映灯,乃是京畿人氏,不过他虽然是北方人,却很喜欢竹子,北方是种不了竹子的,故而他只能用一些竹子制作的物件儿,比如说扇子、竹伞、竹筒等等,听说他装茶的茶叶筒,都是竹子做成的,就像是我的那个竹叶茶一样。”温润知道,县令大人跟他说的那么多,那么详细,不是说给他听的,是让他告诉旁人的,总不能让辛明按个告诉别人,这位学政大人的个人好恶吧?

这事儿,要有一个传声筒。

温润就是那个传声筒,同时也是卖个好给温润,让他在这帮人面前,有个“消息灵通”的印象。

许攸他们果然吃惊了一下,就算是许攸,也不知道的这么详细,可温润知道了。

不过许攸惊讶过后,就是高兴。

温润的消息比他灵通,那他以后也多了一个消息渠道,总比他父亲每次都要往府城跑,跟自己的外家打听消息的强。

自己的外家也不是那么通情达理的。

“这……你是个什么意思?”吴山长喝了口茶。

温润自打当了举人之后,这身份是涨了上去,可这本事,也逐渐的显露了出来,吴山长现在可是真的要倚重他了。

“我想,咱们这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这竹子。”温润笑了:“不如……。”

温润说了半天,众人频频点头,吴山长不由得将此事交给了温润去办:“缺什么少什么,尽管说。”

“其实以后这里,就是给每一位学政大人,来咱们这儿,暂住的地方。”温润道:“就算不是年年修缮,可只要二年一换新,就可以了,维护的费用,可以我出,或者是大家一人掏一点钱,这也不费什么事儿。”

“这个思路很好,设定也不错,很好,很好。”吴山长点头道:“此事就拜托给你了。”

“此事还是交给我吧。”许攸却开口:“温润先回去安排一下,准备一番,这不是要接待学政大人么,他还是别分心了。”

“也是。”吴山长觉得许攸说的有道理。

“那就麻烦悠然兄了。”温润跟许攸的关系更亲近一些,他的跟许攸,也不分什么。

他还在许家有个单独的院落呢。

事情有人去办了,温润也就放松了。

第二天他就回了莲花坳,在莲花坳过得中秋节。

中秋之前,温润给家里发了红包,长工们甚至一人分到了二斤猪肉,一只大肥鹅,还有月饼,然后给他们放了两天假,回家去过节。

至于家里的仆佣们,给了红包,没发东西,反正他们吃住都在家里。

中秋之夜,月亮刚升起来的时候,全家人聚到一起,赏月,吃月饼。

除了月饼还有各色水果,小零食,摆的满桌子都是,大家坐在庭院里,旁边还有烧烤炉子支撑着,后厨的女眷们,嘻嘻哈哈的烤着一些东西。

温润喝着菊花茶,让几个孩子,一人背一首,关于中秋的诗。

“风吹玉露洗银河,爽气平分桂影高……。”这是王珏背诵的《中秋月二首·其一》

“圆魄上寒空……。”这是王瑾背诵的《中秋月二首·其二》

都是唐朝诗人李峤的诗句,只不过王珏背诵的是比较多的七言诗,王瑾背诵的是五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