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5节(2 / 2)

他不高兴,众人也不敢继续胡闹,颇为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个私塾,他们看得出来,这个私塾是温润的心血,这建设的就很好,孩子们教导的也好。

都是有眼色的人。

到了书房里,看着温润的书房,倒是让众人惊讶了,温润的书房里,一大堆的书籍,各色书签多如牛毛。

众人就坐之后,上茶的就换成了刘老四他们一群男人。

倒是没人在意这一点,几个人落座之后,喝了口茶,就提起了《论语》,说着说着,就提到了“鬼神之说”。

古时候的人,并非都是愚昧的,也有不信鬼神者,虽然寥寥无几。

就连孔圣人,也是信鬼神的,只是他不像许多人那样将追求寄望于神佛的庇佑罢了。

比如《论语》中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意思就是说,我若不能亲自参与祭祀,不如不祭祀,是不会请别人代替的。

这也是后来,什么都能替代,就是祭祀不行。

哪怕是现代,婚礼可以不参加,直接给个红包,或者让人替自己去一趟,也可以;但参加丧礼,没有可以替代去的,这就是传统。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这句话更好解释:致力于使老百姓遵守仁义礼仪,对鬼神敬而远之,这就可以说是聪明了。

毕竟聪明人少,愚昧的人多啊!

有很多人都信的入了魔了,那个时候,孔圣人其实很有先见之明。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这就有意思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待活人都没能服侍好,怎么能祭祀好鬼神呢?

温润就想到了后世的那个谚语:活着不孝,死了瞎叫。

活着的时候,都不孝顺,死了哭翻天去,又有什么用?

子疾病,子路请祷。

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

子曰:“丘之祷久矣。”

这个就有趣了,这段对话,说的是病了,不吃药,竟然要求神,而孔子说的回答就很简单:“我早已祈祷过了。”

祈祷过了,而且很久,甚至求遍了漫天神仙,但是这病也没见好啊!

一开始他们自己讨论,后来就看温润只是喝茶,点头,哼哼哈嘿,也不发飙自己的意见。

“不知道温兄如何看?”邓二少觉得他们不能喧宾夺主。

这个温润还真有想法,他侃侃而谈,见解独到,倒是丁林,他又抬杠子了:“子不语怪力乱神。”

“就算是子不语怪力乱神,那孔圣人也是参加祭祀,也会拜神。”温润道:“且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岂可不信鬼神?又不祭祀呢?祭祀了,就是相信天地鬼神。”

接着他又说了一堆的大道理。

至于那句有名的“子不语怪力乱神”实为今人误解,那句话原句在论语中还有上下文的,原文是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从上下文看,这句“子不语怪力乱神”中间明显该有断句,上下文都是孔子与叶公讨论,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应该学习别人优点的话题,中间岂会神经错乱似的突然插一句是否信神的话?

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此处应该是“子不语,怪力乱神”,结合上下句,就是“孔子不再说话了,生怕分心用力影响凝神思考”,沉思了一会儿,便说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结论。

讨论嘛,他以前讨论都没输过。

各种引经据典嘛,他的知识储备量可足了。

就此谈论了一整天,喝了好几十碗茶水,点心也吃了十几盘子,还跑了好几趟洗手间……然后他们又对老王家的洗手间感兴趣了。

不过温润看着他们好奇的眼神:“这马上就要吃晚饭了,你们真的要跟我讨论我家洗手间的问题?”

几个人一噎,突然面面相觑,齐齐摇头:“明儿再说吧!”

孔雀为何东南飞

这一天下来,可把温润累坏了,一个人要对付一群人,这一群人还是不让人省心的家伙。

可是没办法啊,谁让他是主人家呢。

这“雅士”的名号,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愁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