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1节(1 / 3)

“来一趟信不容易,给他媳妇儿的信更厚。”许老太爷笑着道:“要不是他儿子还小,肯定会给他儿子,写更多的话。”

温润也乐了:“悠然兄这是惦记家里头呢。”

许攸给温润写的信,就放松多了,说了他在京中的见闻,先是说京中大气,不愧是天子脚下,什么都很讲究气度,大气的不得了。

城门楼子都比别的地方高一些。

另外就是吃的不怎么顺口,味儿比家乡重一些。

大油大盐的东西,吃的他每天都要喝茶,不然觉得渴。

又说京都果然是大地方,天下最大的地方,他去了这么久,都没逛遍呢。

什么北京的烤鸭,南京的状元豆,他都吃到了,想给他们带回去一些。

就怕他们吃不惯。

京都的地方跟别的不一样,各个胡同都各有千秋,还去看了各色衙门口儿,希望以后能在里头当官。

考试的事情,他其实也没什么把握,可是不去会试他不甘心,考好考坏的考一把先看看情况吧。

京都居大不易,干点什么都花钱,以至于他的书童都后悔,没带几个婆子来,自家婆子们的女红还是不错的,可以在家里闲着没事的时候,绣绣花,南方的绣品在这边价格不错呢。

不过京绣也不错,苏绣精细,京绣大气。

也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一页页信纸上都是口水消息,不过有几点,温润看出来了。

京中都知道,皇太子薨了,皇帝老爷子吐血了。

二皇子伤心难过,身体一下子也垮了,据说这一年都没怎么露面儿。

三皇子铁石心肠,竟然没有回京奔丧,一直在江南大营这里守着,据说是图谋不轨呢。

四皇子五皇子成亲不久,后宅不宁。

四皇子妃跟五皇子妃掐上了!

两个皇子妃娘娘,还比上了。

你管丈夫管得严,没有什么通房大丫鬟,没有侧妃、庶妃甚至是妃妾。

我就管的更严格,丈夫看一眼的女人我都要清理掉,堂堂皇子身边跟着的不是太监就是模样平平的仆妇婆子,连个宫女都没有。

听说逼得两位皇子开始在外面琢磨面容清秀的男孩子啦!

皇帝听说了,大为生气,但是好像没出手管教的意思。

宫里的贵妃娘娘也不管,任由两个皇子妃娘娘闹腾来闹腾去。

这种事情都传遍四九城了,大家议论纷纷,听说两位皇子妃的娘家都派人去说了两位皇子妃娘娘,收敛一些吧,这是皇家,不是普通人家,由得你们胡闹。

其次是京中的治安情况很好,怎么个好法呢?

除了九门提督的内九城管的严格,连外城的兵马司,都增强了驻军,巡逻的可勤快了,许攸去了这么久,都没见过几个小偷。

说是比县城都严格,到了晚上就宵禁,谁在外面乱晃,就抓起来!

要是在天黑了不回家,就得找个地方入住,赌场啊,秦楼楚馆啊,澡堂子的都是过夜的上选之地。

他住的地方还挺好的,选在了西城区前门大街西侧,西至南新华街,南起珠市口西大街,北至前门西大街,地理位置优越,明永乐十八年的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重建北京城,延寿寺一带位于北京内城正阳门外。同年,延寿寺一带建成廊坊四条。

明弘治元年,为防盗贼,廊坊四条巷口设立木质栅栏,因这里的栅栏由商贾出资,比其他胡同的都要大,因此被人们称为“大栅栏”。

“这个地方挺有意思的,大栅栏啊!”许老太爷对儿子住着的这个地方,还挺感兴趣的呢。

“这个叫大栅栏儿,不叫大栅栏,是京都的一个繁华地点。”温润记得这里。

是因为他去旅游过,记得那里在民国的时候发展到了极致,但是在这个时候,也就是个比较繁华的街区,还是古代的街区。

“是吗?到底是温雅士,足不出户就知道天下事。”温润的话,让许老太爷觉得开了眼界了。

儿子跟好友的信件,也就是一些乱七八糟的杂事。

他也不多问,能知道儿子挺好的就行了。

温润觉得许攸有点话痨,估计一个人在京都,有些寂寞吧。

看得出来,许攸在京都的日子,过得还行,就是还没混入比较有名的圈子,依然在外徘徊。

温润也没多想,今年的拜年早一些,这会儿走礼的不少,不过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纷争,温润尽量避开那些无聊的纠缠。

今年的灯会依然绚丽多彩,不过书院里头没搞什么鳌山灯,也支撑不起来,更没人来挑衅温润这个雅士的才华。

倒是让温润松了口气,过了正月二十,他带着孩子们回了家。

莲花坳还是老样子,等到过了二月二,龙抬头。

吃过了猪肉头,温润让人收拾了一下,又带着五个孩子,来了县城,住在了老许家,然后先去拜访了一下吴山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