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1节(2 / 3)

停了,咱们回莲花坳。”

太子殿下用了个“回”字,他将莲花坳视为他在江南的“家”。

“是啊,明天回去。”温润也是这个意思。

第二天果然天晴了,趁着温度没上来,他们日出之前就用了早饭,太阳没得升起来,他们就已经开拔,回莲花坳。

因为走得早,到了莲花坳的时候,还没到中午呢。

温润看到这里的道路,跟滇南王府是大道直通的,走的一点都不颠簸。

陈旭邀功似的告诉他:“这条路修的是石板路,下头压制的是石砖,结结实实的,只要不抠出来,能用个千八百年。”

道路两边同样种满了桃树,代表的是温润教书育人,桃李芬芳。

沿途的池塘里种的都是莲花,而且其他的良田里,多数都是水稻,沉甸甸的水稻穗子,看着就那么让人开心。

如今正是水稻灌浆的时候,他们这里靠近江北了,稻子只能种一季,不过现在的稻穗还没变黄,过几日天气干燥起来,成熟了的稻穗,十分好看。

等他们到了莲花坳那边的山底,温润出了马车,看到眼前的莲花坳,都市傻眼了:“这是……莲花坳?”

“是啊,发展的不错吧?”陈旭麻利的下了马车:“现在这盘山道,可以并行三辆马车,莲花坳已经没有土胚房啦,都是砖瓦房,如今虽然人口没怎么增加,可日子过得不错。”

何止是不错?简直是天翻地覆!

温润一开始记得,莲花坳就是个小地方,后来发了点财,也没多富裕。

家家户户都还是农家院的模样儿。

现在么,家家户户都是青砖大瓦房不说,还都是正儿八经的江南民居,徽派建筑。

江南民居注重前街后河,但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人们,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如今的莲花坳,几乎家家户户都跟老王家的宅子差不多。

可能没有老王家那么大,但是一家家十分的讲究,且修建的整整齐齐。

另外就是莲花坳的路况变得好了,街道上也干干净净的,看着像是一个山腰间的镇子,而不是一个村子。

“这太不错了!”温润瞪大了双眼:“看着都不像是曾经的莲花坳了。”

“上去吧!”陈旭带人往上走。

现在的莲花坳大道蜿蜒而上,他们到了村子口的时候,村子口那里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这里修建了一个门牌楼子。

正确的说,是门楼。

在古代,城市基本的居住单位为里坊,早期的里坊设有坊门专供人们进出,这些坊门称为“闾”。

有时,闾门之上会写出里坊的名称,还可将功臣的事迹和姓名雕刻其上,予以表彰,是为表闾制度。

由此,闾门慢慢发展演变成牌楼,所以,牌楼也具有记载地名、表彰功德的功能。

莲花坳的门牌楼子,是做的十分华贵,因为这种门楼建筑特别考究。

门楼顶部结构和筑法类似房屋,正中间的位置上,用金漆写着“莲花坳”三个大金字,看那字迹,还是御笔!

“什么时候有的这个御笔啊?”温润都看傻眼了好么?这种东西,竟然出现在莲花坳村口……也不知道西边的村口,有没有修个小的?

门楼是用青砖建造而成,采用磨砖雕花工艺,素雅的色彩、高挑的屋角、玲珑剔透的砖雕,更显出门楼的挺拔秀丽与庄重大方。

砖雕工艺做法精致,雕刻题材多为各种吉祥寓意图案,如“天官赐福”、“福在眼前”或其他历史人物故事等,其花草、人物图案造型栩栩如生。

而且很符合莲花坳的地位,再怎么说,莲花坳也是出了大将军,出了温雅士,而且太子殿下与两位公主,甚至是滇南王,都在莲花坳这里居住过。

门楼这个东西,一般地方还真没有,有也不会这么奢华。

可是莲花坳就是做的这么奢侈,连门柱柱基那里,都是做成了莲花形状。

“太子殿下前两年就给送来了,这门楼都是太子殿下掏银子盖起来的,气派吧?”陈旭笑着道:“当时大家都说,莲花坳这地方,真是坟地里冒青烟了。”

“何止啊?”王珺跟在他们的身后走,听了这话,感叹道:“是整个坟地都烧大火了。”

“哈哈哈……!”一群人顿时笑了起来。

他们过了门牌楼子,就是莲花坳的东村大门。

这里本来是有围墙的,不过都不是什么结实的那种,现在么,这里的围墙高达两米往上,还都是砖瓦围墙,墙头还用了灰色的小瓦铺就,庄严肃穆,又隐在青山绿水之间,哎呦喂!

这景色,别提多优美了。

而咋村口这边,已经站满了人,看到他们的时候,高兴地不得了:“来了来了!来了来了!他们真的回来了。”

“张大爷,杨大叔!”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