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
这里说的是一段典故,荆轲刺秦王,秦舞阳站在宫殿台阶下等待献图。这里的“陛下”就是指宫殿台阶下面。
但在《战国策·秦语》中,又有这么一段记载:
“太子楚曰:陛下尝轫车于赵矣。”
在这里,“陛下”是太子楚对孝文王的尊称。也就是说战国时代,“陛下”一词有两种不同的含义。
本意是臣子谒见帝王时所处的地点和位置;后来被衍生成为臣子对帝王表示恭敬的一种谦称。自己站在台阶下面等待大王的召见,所以用“陛下”一词尊称帝王。
到后来,不仅是臣子,连老百姓,甚至各国帝主互相称呼,为表示尊敬,也约定俗成使用“陛下”这一称谓。
殿下:
“殿下”一词出现于古籍,要比“陛下”晚许多,最早出现在汉朝时期,本意是指宫殿之下,后代指君王宫殿下的侍从,再以后衍生为太子、亲王、皇太后、皇后。
因为这些人有着皇族血统,身份显赫,阶级等级只比陛下低一个等级。
如今中国已经废除了君主制,但约定称呼君主制国家的王储、亲王、太后、王后、公主等都是殿下。
阁下:
“阁下”出现在一词开始于南北朝时期,盛行于唐朝,当时高级官员的官署往往称阁,例如龙图阁、天禄阁、东阁、文渊阁等等,故以阁下相称。
“各校”是对高级官员的尊称。如唐代颜师古、韩愈诸人在书札和学术著作中都曾使用这个称呼。如“然阁下自有二骥也”。
相对前面两个称呼,阁下的级别又低了一格,用于非皇族的达官贵人。
如今我们现在对外国的总统、总理、主席、大臣、将军、部长等高级官员就以“阁下”称呼。
足下:
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相当于如今的“您”。足下,属称对方的敬辞。
在民间,流传这么一段来历传奇。
晋文公烧山,想逼迫贤人介子推出山,可谁知介子推倔强如驴,宁可抱着大树和母亲被烧死,也不出山。
晋文公十分悲痛,砍下这棵大树制成木屐,穿在脚下寄托哀思,时常喊道:“悲乎,足下!”
于是有了“足下”这么一词。
相对前四种尊称,后面四种就低调许多,最多只能叫作敬称。
膝下:
和其他词不同,“膝下”这个词特指子女对父母的称呼,不能用于其他场合。取意子女未成年时,只有父母的膝盖高,以此表示幼年。
后来借指父母,表示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在下:
古人落座,北为尊,南为下。长者坐在北边上席,地位最低的人坐在最南边的位置。所以自称在下。例如《误入桃源》就说:“我们都散罢,待明年容在下还席。”
麾下:
“麾”的本意是军队指挥的旗帜。麾下,就是说紧紧围绕在将军旗帜之下。一般用于带有军事性质的组织机构,下级对上级的敬语。以此衍生,还有“标下”、“部下”的类似称呼。
手下:
意思是指听从调遣,服从领导安排。用于下级对上上级领导的称呼。
由此可见,这些带有“下”的称呼,暗地里隐藏着严密的社会等级阶层。你可以藐视,但你不能不遵从。毕竟这是人情世故,更是游戏规则。
不尊重别人,也无法获得别人的尊重。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