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号称千古第一阳谋的那个,对吧。”
白虎微微一笑,说道:“青龙大人果然厉害,一下子就说对了,不错,推恩令就是让汉朝王爷,宗室的所有儿子,都有资格去继承父亲的一块封地,这招实在是太狠了,本来庶子还可以寄养在嫡子家中,作为一个不占有土地资源,但衣食无忧的同宗存在,属于这一家族的土地,仍然可以延续继承下来,只要爵位不降,那土地就不会少。”
“可是推恩令一出,所有的世子们,不管是嫡子还是庶子,都可以分一块父王的封地,嫡子可以继承父王的爵位,继续占有这些地,而庶子们如果无爵,那死后这些地就收回国有,以这种方式,汉武帝可以迅速地把绝大多数属于汉朝宗室亲王们的封国,收回国有,重新设立郡县,以朝廷委派的官吏进行治理。其实,这招在秦朝时也被用过,商鞅变法之所以成功,就是在于严厉地打击了秦朝宗室贵族的利益,把这些宗室田地收回了国有,以此作为收买秦国庶民的本钱。秦国之前的百年时间,几代公室作乱,弄得国家差点灭亡,所以商鞅此举,得到了秦孝公的坚决支持,但副作用就是秦国的宗室从此一直无力。”
“一直到胡亥登基后,这种削弱宗室的做法,到了极致,胡亥杀光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以确保自己的皇位不受来自宗室的威胁,却也因此成为了给赵高随意玩弄直到杀害的傀儡。汉朝有鉴于此,加上开国时的几个异姓王作乱,给刘邦除掉,所以刘邦开国时分封自己的子侄成为藩王,分镇各地,虽然这样确保了刘汉政权的稳定,但也让天下有走周朝老路,重新分裂的风险,七国之乱,就是这种分封制度,结出来的一个大恶果。”
青龙沉声道:“是的,这些历史的教训,不断地重复,直到汉武帝用了推恩令,彻底地解决了藩王作乱的问题,不过,这些扯得有点远了,秦汉的军制变化,士族作为整体和庶民为主的军队之间的关系,我想听听白虎大人详细说说这个。其实,这个军制方面的转变,我也不是非常了解,很想听你理一理顺序。”
白虎点了点头,正色道:“秦军其实是以关中的老秦,或者说庶民为主体进行征发的军制,经过了商鞅的变法后,迅速地以老兵还乡后担任的基层吏,按军队的那套组织模式直接套用在平时的生活中,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五户一保,战时就是出五个丁男结为一伍,一村则往往百户成为一队,以一百夫长,也往往是村长或者是村里三老之一来带队,打完仗后,立功最多的人得爵也高,回去之后往往可以继任村吏,这首先就决定了村长为了保自己的吏位,得带头上阵或者是让子侄从军,有这个积极性,那秦人征发的动员力,就非常强了。”
朱雀笑了起来:“是啊,你前面说过,这些庶族地主,或者说秦吏,在地方上都是一手遮天的角色,平时横行乡间,若是让别人顶了自己的位置,那会给清算得很惨,就算冲着这个,他们也得积极响应,带头参军,真真是保国护家啊。”
秦国之崩缘于军
白虎平静地说道:“是的,但当带队军官是有足够的好处的,全队在战斗中的斩获,都会算到他的名下,比起个人去斩首得功,要有利地多,所以除非是打了败仗,或者是战死沙场,不然的话,打完仗后,这村官之职,大概率是能保下来的,甚至可以得以提升,如果是能给自己的其他子侄再挣新爵的话,那就有到他乡为吏,占新的地方的好处了,所以其实秦军将士,有不少是通过战争而开枝散叶,能到异地占据地盘为吏,这才是他们热衷于战争的动力所在。只不过,这套模式是需要秦国不停地对外战争,占据新地盘。”
说到这里,白虎顿了顿,继续道:“而且秦国一直是有新地吏的政策,就是攻下的地方,以秦人为官为吏,所有的当地百姓,都要强制迁走,到关中之地分配到各个村子里,有很多甚至是以奴仆的身份,成为一些村落里的最下等之人,同时,迁移一些关中百姓的次子,三子等人,到这些新地成为边民,给与土地,赋税方面的优惠,甚至是分配战俘女子为妻,为他们生儿育女,这些在边境的新迁百姓,就类似于边民一样,半兵半民,承担战争风险的同时,也会得到远比秦朝普通百姓要好的条件。”
朱雀的眉头一皱:“新地政策我听说过,还研究过,不过因为秦国史料的缺乏,知之不多,原来我只以为要把新地的新征服百姓迁走,但我以为这些地方只留兵,不留民,形同空地或者是拉锯缓冲区一样,却没有料到,居然是还要从秦国本土迁人过来呢。”
白虎微微一笑:“其实就跟后世里的迁豪强大族,游侠儿这些去边塞守边一样,一般来说,非嫡子的年轻人,会成为巨大的不稳定因素,他们分不到嫡子的土地,官爵,但又有出去建功立业的冲动,所以在家中有嫡子继承家业的情况下,他们从军征战,打下来的地方,就不一定要再回去了,而是留在当地落叶生根,虽然这些地方有面临敌国反扑打回来的风险,但当地有成熟的耕地,还有秦国给的各种优惠政策,尤其是发配妻妾妇人,要知道,在老家能娶妻生子,不是容易的事,所以这点对于秦人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于是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