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的寒风吹拂紫奴的脸庞,掀起脸上蒙盖的黑色面纱。
她的脸上布满了疲惫,自从与李钦载分别后,紫奴带着她的随从离开了唐军大营。
她首先来到大漠中央的蒲昌海,也就是后世的罗布泊附近,在曾经繁盛,如今已成废墟的楼兰国城池边跪倒,她与随从们嚎啕痛哭。
祭祀天地,拜祭祖先,最后再为那些曾经枉死的楼兰国无辜生灵们遥敬三盏酒。
起身,离开,黄尘拂过,曾经鼎盛的楼兰国永远被埋在黄沙中,无人再知这片废墟的真相。
离开废墟遗址后,紫奴和随从们往西而去。
她想看看遥远而神秘的波斯国,看看那些同样建立在黄沙上,如今仍然繁盛的西域诸国。
她还想去天竺,跪在佛祖像前,聆听来自西方极乐的梵唱,为自己痛苦的灵魂求得一刹的歇息。
她想去的地方很多,离开李钦载后,她的世界更广阔了,也更孤独了。
那名吐火罗胡商,紫奴是在大唐与波斯交界的安息州遇到他的。
安息州皆是胡人,那名吐火罗胡商与其他人并无不同。
直到一队黑袍武士突然在闹市中向他发起突袭,胡商抱头鼠窜,黑袍武士步步追杀,最后竟当着他的面,将他的妻儿老小全杀害了。
紫奴终于看不下去,她觉得自己必须管这件事,无关利益,只为良心。
于是紫奴和随从们出手救了胡商,黑袍武士却不肯放过,一路从安息州追杀到阳关。
到了大唐的雄关前,黑袍武士也不敢招惹天下无敌的唐军,只能悻悻退去。
至于吐火罗胡商说什么身怀珍宝,足以让人升官晋爵,其实紫奴压根就不信。
据她所知,大唐天子非昏庸之君,臣子献上一件珍宝就能许他升官晋爵,太扯了。
但紫奴还是决定送胡商去长安。
并非是发善心,而是她想他了。
与其说是送人,还不如说是给自己送一剂相思的解药。
于是进了阳关后,一行人继续朝东行去。
…………
新年已过,但朝堂衙署仍处于停顿状态。
唐朝的官员也放年假的,名曰“休沐”,每逢重要的节日,或是春播秋收时节,上到朝堂,下到地方官府,皆有休沐之期,短则三两日,多则半月。
以农为本的国度,任何与粮食有关的活动,无论是迷信的,还是务实的,君臣百姓都十分敬畏,而且必须无条件为收获粮食让道。
朝堂虽休沐了,但长安城却莫名传出一个消息。
大唐收纳吐谷浑,疆土远迈先帝,自贞观以后,当今天子不逊乃父,有圣君气象,国中祥宁,万邦来朝,岂可不贺?
故,圣君当封禅泰山,敬祀天地,耀于庙堂先祖,仰弥九天神明。
民间传出这样的声音,实在不同寻常。
更不同寻常的是,这道声音在短短两日内竟传遍了长安城各个角落,无人不闻。
简单的说,就是全城百姓里有個人突发奇想,觉得当今天子如此牛逼,是不是可以封禅泰山了?
话传出去,听到的人纷纷觉得,确实如此,如此牛逼的天子,必须让老天记住他的姓名。
庄户家的孩子多割了几斤粮食,当爹的都要狠狠夸他几句。
君臣打下了数千里的疆土,难道不该表扬?
必须站在最高的泰山之巅,把自己的功绩吹嘘一遍,然后求老天爷亲亲抱抱举高高。
李钦载也听说了这个传闻,顿觉心口发堵。
封禅泰山,不能说昏庸,但很显然,时机不对。
李钦载这个首功之臣都没飘,李治却好像有点飘了。
脑子里只想着如何炫耀自己的功绩,却浑然忘了大唐刚经历大灾之年,北方各地州县如今仍在被南方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赈济。
今年的春播还没开始,不知是否风调雨顺,苏定方领三万大军仍在吐谷浑境内扫荡残敌,每天都必须消耗大量的粮草。
国库空荡荡饿死耗子,李治却还在想着封禅……
都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位当了家的却也改不了纨绔性子,为了炫耀功绩,什么都不顾了。
这不是明君该做的事。
李钦载清楚地记得,封禅泰山的主意不是李治想出来的,而是武后的建议。
所以说,老娘们儿当家,房倒屋塌。
听到传闻后,李钦载匆匆回了国公府,一溜烟窜进了李勣的书房。
进门前不忘环顾四周,书房外的空地已被积雪覆盖,这时节约莫没法种牡丹了,算了,待会儿去茅房尿。
捉奸似的一脚踹开门,李钦载还没说话,书房里的李勣已暴怒。
“孽畜找死乎!”
一方镇纸扔了过来,李钦载眼疾手快关门,镇纸狠狠砸在房门上。
李钦载整了整衣冠,这回很文雅地敲门。
里面传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