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9节(1 / 3)

“早上要吃的清淡一些,晚上吃的七分饱,养生之道。”温润嘀嘀咕咕,摇头晃脑的刚要说什么,那边俞田老爷子哈哈大笑:“早就听说,温雅士吃饭的时候,爱吟诗作对,还真是啊?”

温润:“哎?谁说的?造谣嘛!”

他的脸都红了好么。

一群人吃吃喝喝,倒也快乐,只是五位老人家想要喝酒,被拒绝了!

一个中年大婶站在地上,雄赳赳气昂昂的教训他们:“都多大年纪了?还不知道包养,喝酒?每天就一人一小杯药酒,多了没有,太子殿下年纪还小,也不能喝你们那老白干什么的,其他的大人们也一起免了吧,你们喝的话,其他不能喝的人岂不是眼馋?多吃饭,多喝汤,羊肉汤呢?快点端上来!”

大婶很厉害的,这一院子的人都听她的,后来温润才知道,这位大婶是个医女出身的人,家里丈夫是军医,儿子们同样如此,女儿们跟着她学做医女。

因为她又懂得一些养生之道,故而被上头派来照顾五位老爷子。

老爷子们被她管的非常服气,因为这位大婶在接手了他们之后,几乎是没有让他们生过病。

老爷子们不怕死,但是怕活着受罪,多年打仗征战留下来的旧伤,复发起来可难受了,这些年他们都没有复发,多亏了这个婶子。

所以他们都很听话。

在这里吃过了饭之后,他们又聊了聊,一直到天黑了,他们才告辞。

太子殿下说了,过几日再来看看爷爷们,他回京好跟父皇说一说爷爷们的故事。

回去之后,温润洗了个热水澡,跟王珺趴在一个被窝里聊天:“老爷子们人不错,跟太子殿下聊得都是先帝的事情。”

“一些追忆当年的话,还好?”王珺拍了拍温润的后背:“都是老黄历了。”

先帝都薨逝多少年了?还谈他?

而且还是先帝年轻那会儿的事情。

“这还不好?”温润笑着捏了捏王珺的鼻子:“他们是故意的,你想啊,他们都没有提什么人,更没提什么朝政,都是一些老黄历好,老黄历安全,既没有给太子殿下介绍什么什么人,也没给自家的子孙们求个什么什么的好处。”

王珺一想,可不是么。

老头儿们虽然说了很多话,可没有一个犯忌讳的,这就是他们的“好”啦。

作者闲话:

端午节快乐!今天回家去吃了一顿饭,然后打包了排骨回来,可以买点豆角炖一炖,嘿嘿……够吃两天的啦

回京之路:好物

他们第二天吃过了早饭之后,就闭门谢客,说太子殿下与钦差大臣有要是商量。

还有小道消息说,身为东宫教习的钦差大臣,是要给太子殿下他们授课的,还有就是考试,钦差大臣最爱给自己的学生考试了。

甚至还有莲花私塾和莲花书院的事情传到了这边,山西是一个挨着边境的地方,并没有多少文化氛围,甚至在前朝时期,山西都没有出过一个状元,连进士也远远低于其他省份。

这并不是因为山西没人才,而在当时的山西蔓延着一股“重商轻文”的风气,年轻人们削尖了脑袋往商号钻,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

同时,重商轻文的社会风气又进一步使人们冲破传统观念去开辟广阔的市场,从而使山西经商之人越来越多,规模越作越大。

如今的山西,武风彪悍,商业氛围浓郁。

据说现在的一个商号普通员工,身股就是三厘,平均每年能分到一千一百两银子,而当时一个知县包括养廉银在内的全部收入不过如此。

以至于山西还流传有“家有万两银,不如茶庄上有个人”、“当官入了阁,不如茶票庄上当了客”、“有儿开商店,强过做知县”等俗语。

说白了,不论是当官还是做买卖,山西人看重的是实惠,为的是养家糊口。

在这地方要是有个什么事儿,还是银子好使!

谁让这里是晋商的大本营呢。

不过今天他们乔装打扮,带着人出了城,去了陈家村。

陈家村是一个有着上千户人家的上等村落。

村子是在一条叫西河沟的上游地区,下游全是田地,上游比较荒凉,就作为盖房子用的地方,建了村子之后,下游的田地上游的村落,还挺不错。

只是上游的村落周边,多是一些荒芜的土地,也没什么价值,更没人买,就成了村子里开荒的地方。

如今是冬天,万物萧条,风雪覆盖了大片的地面,只有一条土路被清理了出来,弯弯延延的通到村子里。

王珺早就派人送了漕帮老夫人的信给陈家村。

昨日也派人来打过招呼,这条路也是清理过。

不过他们是私下来的这边,没惊动什么人。

整个陈家村,其实就是一个标准的民间村落,唯一不同的是,他们这里可能会更繁华一些,因为靠着太原城嘛。

村子只有两个出入口,村子南门跟村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