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9节(2 / 3)

西门,是个“l”型的道路方式。

小路拐弯就是开荒地,大路的那个是横穿村子,全村人都姓陈,没有外姓人。

领路的人就是陈家村村长的大儿子:“我们这儿就是个一姓村,祠堂就在村子里,嘿嘿嘿……,大人们能来,我们陈氏,蓬荜生辉。”

太子殿下没暴露身份,他跟他的伴读们,是以温润学生的身份来的,加上一群少年人都差不多,也没人多注意。

再说了,谁能相信,太子殿下微服私访,白龙鱼服,来这么一个村子里?

太子殿下来的时候,地动山摇,那排场,哪怕是晚上了,也有不少人看到,且印象深刻。

这可是本朝第一个来到山西的皇家血脉,且是东宫太子!

山西人与有荣焉,没看那些富商巨贾,都激动地恨不得每天都去皇庙那里,贴在大门上听动静。

而钦差大臣这一行人,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关注,可他们什么动静都没有。

那些大官们每天眼巴巴的盼着,望着,看着皇庙的大门,想求见钦差大臣,钦差大臣一个都没见。

现在却来了他们村儿,陈勇高兴地就差手舞足蹈了。

“好,好,你们陈氏这么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是值得的。”温润很看好陈氏一族,他们有那个为国为民的心,是他最喜欢的东西。

“大人抬爱了。”陈勇还挺客气,他好歹也是读过一些念的书,后来虽然没有考秀才,可是也算是个文化人。

进了陈家村,先去的不是村长家,而是族长家。

陈家村的族长家,就在村子里的正中间的位置。

是一个很大的宅院,足够接待下他们这些人了。

“族长比村长的家还要好啊?”温润看了看这大宅院,是挺大的,标准的晋中大院。

虽然是砖瓦房,围墙却是用土跟干草夯实的高大围墙,外面看不到里头,里头看不到外面,可是在四角有瞭望台,其实有点像是唐宋时期的碉堡。

但是想到这里是挨着边疆之地,也就能理解了。

“族长一直是嫡长子继承,是正儿八经的嫡支嫡脉,他们家孩子不多,但是亲戚不少,呵呵……我们族里的孤儿,都是在他们家。”陈勇告诉他们:“一共十二个孩子,族长负责给他们成家立业,娶媳妇儿出聘礼,嫁出门子给嫁妆,以后还要给他们撑腰。”

“这可真不容易。”温润觉得,陈家真不错。

他们到了之后,族长和村长都在门口迎接呢。

族长是一个老人家,头发胡子都白了,温润感觉应该很大年纪了,看着跟昨天那五位老爷子似的,果然,一介绍,这位七十五了。

村长是个花白胡子的男人,五十七了。

两个人年纪都不小,而且长得有点像。

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堂伯父和堂侄儿的关系,亲的那种。

族长请他们进来,屋里早就预备好了热茶点心,连厨房那边都开始预备饭了。

他们一落座,温润就看到了点心盘子里,放着的东西:“地瓜干!”

“地瓜?”族长看了看东西,笑了:“这是番薯,本地人才叫地瓜,钦差大人您是怎么知道的?”

“我不仅知道,我还知道,这东西啊,空口吃不行,会反酸,烧心呢。”温润笑着拿起来就吃了一口:“吃它啊,最好是搭配点小咸菜,那样能防止烧心和反酸。”

这个东西,很怀念,小时候温润吃地瓜干,就必须搭配咸的芥菜疙瘩。

还有个哥们儿,一吃地瓜干,就爱吃咸鸭蛋,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搭配。

“还有这个说法?”果然,陈族长跟陈村长震惊了。

“还有啊,这个东西扒皮晒了更好,您这个,有点黑,没扒皮就晒了吧?最好的办法是扒了皮晒,是金黄色的内瓤,好看也好吃。”温润拍了拍座位:“都坐下来,我们在漕帮那里吃到了番薯。”

“是,给姑母送去的番薯,她收到了还给我们写了信。”陈村长想了想,有些期期艾艾的看着温润:“您对番薯,真的很看好吗?”

“当然!”温润点头:“陈氏一门,辛苦了。”

他这么一说,族长的眼泪都下来了:“有了您这句话,陈氏一族,都不辛苦了。”

“这东西,是怎么回事儿?你们怎么从福州来了山西?”温润皱了皱眉头,要知道,福州那边的生活水平,可比山西强多了。

何况他们是江南人士,没事儿跑来山西干什么?

“老朽的祖父,是家里的第三个儿子,分家之后,遵照祖上的吩咐,带着家眷来了山西,只因为山西这边,那些年连续的干旱,闹得民不聊生,就来了这边,种了番薯,救了很多人,大家都熬了过来,朝廷立国之后,待遇好了一些,日子也过得下去,这东西大家也就当个零嘴儿,没人重视,其实这个东西,虽然小了点儿,但是的确是结的多。”

原来他们种植了这么多年,代人的努力,也就是把它悄悄的在民间发展了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情欲小说